聚会资讯-友汇聚帮
联系我们

同学聚会网|校友专访|张静(二):悉尼大学学成归来,求职舞台上的人生赢家

2018-01-22 09:16:30      点击:

在上期专访中,张静为大家介绍了她的学习方法和实习经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将是大家期待的留学经验和求职干货!

在张静看来,学习是永不止步的,仅仅在学校里的学习和实践是不够的,不甘于平庸的她,选择出国留学,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沉淀自己。张静向我们证实了“你为梦想而努力,梦想便会报之以歌”这句话,她度过了三年漫长的海外求学时光,最终学成归来,成为职场上一颗闪亮的新星。出国留学或许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件不易的事情,但是对他们这些在异乡求学的学子来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实现梦想,更是为了实现家人、老师、朋友们心目中的期望。

走出国门,体验精彩世界


张静初次萌生出国留学的想法,缘于FIU项目的学习。接触全英文的授课模式和国外教授的亲自讲解,感受不同的学习体系,她开拓了自己的眼界,身边有很多出国的学长学姐分享国外的求学经历和趣事逸闻,使自己第一次发现世界其实有很多可能性。加之大学期间的酒店实习经历,让她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正是这些可能性、不同性和新奇性,深深地吸引着她,给予她立志出国留学的动力。

下定决心出国前,张静就做好了一系列准备。她向我们介绍她的经验:要申请国外的好学校,除了高分的托福或雅思,高的专业GPA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平时要注意每一门学科的成绩。此外,很多国外大学也很重视学生的社交能力、在校期间的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经历、公益活动、发表的论文文章、参赛获奖经历、创意想法等。这些经历都将为同学们的出国简历增色添彩。当然,如果你有一项热衷的兴趣爱好或体育运动,并为之投入身心,甚至在一些比赛中获得奖项,会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不管走到哪,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张静都毫不松懈,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悉尼读书时仍然能做到成绩优异,从未挂科,并且其中的一些功课,如:企业法律(Corporation law)、会计准则(Accounting Principles)和中级财务报告(Intermediate Financial Reporting)等均获得Distinction;且国际会计(International Accounting)这门课名列年级前三,获得学院院长亲自发送的祝贺表扬邮件。

谈到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的不同,张静说,国外的学习更多靠的是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和国内不同的是,从开始到结束,没有老师或父母会督促你学习。“每天的出勤、课后的练习、作业的提交、参加考试等等,没有任何人会提醒自己。若忘记提交作业或是上传系统晚了1分钟,那么成绩为零,没有任何协调的机会,老师是不会接受断网或停电等理由的。国外的大学很注重规则和时间观念。假如你一学期都不上课,老师也不会联系你或提醒你,但你就需要重修这门课程了。上课形式更加个人化,没有班级的概念。学生自己注册课程,自己解决课本教材的问题,自己组成小组完成作业,自己查询考试时间和场地,自己关注成绩和假期时间。自己需要对自己负最大的责任。所以,想要顺利的毕业、甚至取得好的成绩,一定要有主动性和自觉性,主动关注自己的学习进程,主动地询问老师。


此外,在全新的生活环境中,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语言和思维逻辑,不同的宗教政治背景,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和适应的。在张静看来,留学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知识体系,也要去理解和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有些同学,虽然出国了,但仍然是每天都待在华人区,只选择和国人接触,每天都是通过中文交流,或者每天宅在家里,不和周边的人或事接触。其实,他们和没有出国是没有差别的。我认为,当时既然选择了出国,希望体验不同的世界,那就要真正走出去,和不同的人讲话,尝试不同的体验,这些都将会成为宝贵的财富。”

当然,留学也要耐得住“寂寞”,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寂寞”。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熟悉的朋友,独自外出,本就不是易事。张静在悉尼留学的3年里只有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家人朋友联络。国外更重视的是独立和隐私,即使是很好的朋友,也需要保持个人的空间。但换一种思维,这何尝不是在锻炼自己独立自理的能力呢。”


学成归来,boss们竞相为她加薪


毕业后曾在悉尼工作一年半的她选择回国发展。张静谈到回国的原因说,一是家庭原因,在悉尼留学和获取签证期间,张静一待就是3年多,3年多里和父母只能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进行沟通,她自认为还是耐得住“寂寞”的,“记得有一年春节,在微信圈里看到家庭聚会的照片,突然有种熟悉却又很陌生的感觉。照片中的父母、爷爷奶奶、亲戚朋友等都和我记忆中的模样不一样了。那一刻,我意识到长辈们衰老的速度远远比我想象的要快”在地球另一端,亲人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


二是工作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静参加了《非你莫属》求职节目,得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工作机会。不论是公司的发展规模,还是亲自带她的总监,都是职业发展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认为,作为一个职场经验不是很充足的人而言,这样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当然会坚定的选择抓住机会。国内惊人的发展速度所带来的机遇和可能,加上自身的教育背景和之前的人生经历,相信国内的快节奏生活会更适合处在年轻阶段的自己。“当然,当我有一天老了,想要放慢速度、享受人生时,也许会回到悉尼,享受国外的阳光和海滩也不一定。”

不同于其他海外留学归来的求职者一样要求高薪酬高职位,张静在《非你莫属》求职节目中要求的薪酬较低,申请的职位也是初级店长、初级管理或者助理方面等职位较轻的工作,但老板们为她主动从6000元薪酬加至20000+,对此她表示:“求职时应聘的职位和薪资是基于对自己的定位和对国内市场大环境而定的。首先,关于‘海归就要匹配高薪资高职位’的想法,我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个人求职应聘时的价值,并不会因为他/她的留学经历就显得与众不同。留学并不是‘镀金’,诚然,这是加分项,却并不是必要条件。真正重要的是你能为企业带来的价值。正如,我在求职时,一直在阐述我曾经的留学经历可以转化为哪些优势,而这些优势又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如: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经验使得我变得严谨,并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很快地适应多文化、快节奏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是企业所要求的‘软技能(soft skill)’。在真正的求职过程中,要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面对现实。先回顾自身有哪些优势技能,可以为企业带来什么。也要与求职市场的平均水平相结合。很简单的一个方法: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是HR或公司老板,我会招聘像我一样的人吗?原因是什么呢?如果发现答案不尽如人意,那就试着先降低自己的标准,争取一个开始的机会。”


这并不意味着自我贬低。留学经历确实可以开阔眼界,扩大思维,让我们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正如张静在《非你莫属》中所说:“之所以选择初级管理职位和较低的薪水,是因为我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相信我可以用很短的时间,让自己的薪酬翻两倍甚至是三倍。”现阶段,张静真正需要的是 “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进入梦想的企业,向别人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纵然是千里马,也要有向伯乐证明自己的机会。否则,又如何被伯乐发现呢?低的起点并不意味着什么。相反,起点之后的路程才是真正证明自己的开始。


暂时的薪酬和岗位都不如潜在的、真正可以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重要。“相信,每天围绕在优秀的人身边,近距离地学习这些成功人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将会是人生巨大的财富。这也是我最后选择火星时代教育的原因。由总监亲自带着我,一步一步地从小白开始蜕变,我将会拥有更多学习和成熟的机会,这是多少薪酬都换不来的。当然,王琦院长在求职过程中的高度认可和所阐述的火星企业文化价值观,也是我选择火星时代教育的重要原因。”


现在,张静就职于火星时代教育已经半年之久。火星时代从事数字艺术教育,在其成立的23年来,一直是领航中国艺术教育的高端品牌。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十五所分部,开设20多种门类的专业课程,包括UI设计、Web前端、游戏设计、影视剪辑包装、影视后期特效、室内设计、程序开发,传统美术绘画等。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更是独家冠名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并成功完成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艺术教育机构。因其与3万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被誉为是“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第一股”。张静现在在火星时代北京总部的教学运营管理部,担任教学总监和校区运营总监的助理,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校区运营等辅助性的内部管理工作,也会涉及到企业拜访、商务谈判等对外的接洽工作。


在火星的这半年时间,她成长了许多。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虽然很忙碌,却很充实。从大大小小的会议、大数据的整理汇总,各类活动的组织与参与,到接待外宾、充当翻译、拜访企业、了解行业,使她在半年内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希望接下来公司年会的主持可以顺利进行,为2017的火星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希望自己2018年可以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的每天都有所成长。”


青葱岁月,不忘真情


在天商,张静最想感谢的老师莫过于李云飞老师。在同学们眼中,李云飞老师直率而干练,时而严肃却又不失幽默,大家都称呼李老师为“飞姐”。张静说:“还记得第一次见李老师时,听她讲述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我就被她深深的折服了。这不就是我一直敬佩、并且想要成为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吗?”在校期间,她从李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有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李老师也给了她很多的帮助。如果有机会再次见到李老师的话,张静想对她说:“李老师,很感谢您当时的严格要求。您给我的职业发展建议也让我受益良多。当时您口中的‘benchmark’没有让您失望。”


备战托福的那段校园时光将会是张静终生难忘的记忆。张静说,当时的学习生活不亚于高中备战高考,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都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备考状态中。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张静也是一下课就抱着厚厚的托福书赶往自习室,一坐就是4、5个小时而不自知。在课间休息的10分钟里会拿出单词书背诵1-2个单词。这种高强度的奋战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抗压能力,她英文水平也因此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想想,那段校园时光,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在紧张的学习中,张静还收获了深刻的情谊。备战托福时,有些同学会组成学习小组,课后相约一起泡图书馆,互相督促,互相分享学习资料和考试心得。“最激动、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出成绩的那一刻。如果没有通过,大家会互相鼓励,再接再厉。如果顺利通过了考试,全宿舍的同学都会一起欢呼庆祝,那种喜悦是分享的、真实的。


当然,张静还非常怀念天商的食堂,“记得每天下课后,食堂窗口前会排起长队。有时去晚了,会吃不上想吃的食物。印象最深的食堂应该是FIU大楼里的小食堂,虽然它规模比较小,种类也不如大食堂多,但食堂的阿姨都很和蔼可亲。阿姨都能记住我们每个人,有一段时间,由于我每次都点一样的食物,所以阿姨见到我时,都会笑着问到:“还是老样子?”现在想来,都会感到很温暖。


“母校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对教学质量和职业素养培训的严格把控。毋庸置疑,之后在悉尼的留学生活和现在工作当中的职场技能均受益于当时在天商4年的学习经历。”在学校大二升大三时,需要经过严格的托福考试。如果成绩达不到要求标准,是没有办法进入后两年的项目学习的。即使可以顺利进入项目,两年全英文的授课模式,密集的课程安排,涵盖各方面的课程设置,教授们高要求的作业等,无处不充满着激烈的竞争和与行业匹配的高标准。这既是压力,也是变得更好的动力。正是这段宝贵的经历,使张静可以面对悉尼大学高压力的求学生活,可以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也可以自如地应对现在快节奏的工作模式。

 

虽然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张静这些年有一直在关注着母校的动态,看着天商不断进步发展,承办全运会,天商校门也开始动工,张静表示,作为天商的一份子,永远都以母校为傲。“虽然很老套,但却很贴切:从前,我以母校为荣。现在,我正努力让母校以我为傲!”


在成长过程中,张静非常感谢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父母共同经营一家小商店,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那个小店铺,即使是生病了,也从没有放过假,一年当中只有过年时才会让自己休息几天,父母还常说,一天不工作就浑身不舒服。“我想自己现在不时表现出来的‘轴’劲儿,和父母从小树立的榜样离不开关系吧。”当时决定出国时,其他亲人都极力反对,这令张静曾犹豫过,是不是要放弃。只有父母支持她的决定。“‘只要你决定了,就去做。其他的因素不需要你考虑。’这是他们当时对我说的话,我想自己会铭记一辈子的。” 出国留学的费用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因此,张静更是不敢放松自己的学习,正如张静在节目也曾说过:“之所以比别人更努力,是为了对得起父母支付的那笔昂贵的学费”。


没有谁天生就是成功者,成功的背后总要付出很多心血。张静的成功离不开她自己的努力与骨子里那股永不言弃的品质,即使在异乡求学是孤独的,但她却用自己的乐观和开朗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成功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让我们一起向张静学习,通过努力,相信自己也会有所成就。